四十九难曰:肾主湿,皆水流湿之意。今则不然,口虽极臭,无胃火可凭,舌虽微黄,津液不竭,无实火可据。
治湿温者,当以伏邪为主,参以治湿之意,如清解法中,佐以温通之品,归于伏邪门。又至真要大论曰:阳明司天,其化以燥。
曰:正邪可伏,贼邪不可伏,寒乃冬月之正邪也。夫病人干咳,乃血虚肺燥之验。
凡治此病,察其人面白无神,饮食减少,二便自利,困倦欲卧,喜热畏冷,或气短而心悸不宁,或饱闷而腹痛泄泻,或遗尿不禁而自汗频添,脉浮无力而空,诸如此类,都属阳虚,清气不充所作,法宜辛甘扶阳之品,按定上、中、下病情消息以斟酌之便了。臣因换龙兴观掘得一碑,内说修养气术并药方二件。
所谓温燥者,指邪入阳明燥地,伏而不出言之也。夫阳虚自汗者,是卫外之阳不足,而不能统卫外之血液也,大象从¤|;盗汗为阴虚,是阴不足,而阴中之火浮于外,血亦随之外出,大象从¤¥。
方用当归补血汤,加鹿茸、黑姜、麦芽、甘草、葱酒。兹揭出于两耳前后,不言胁痛、筋挛,举一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