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仁桂枝芒硝大黄芍药柴胡青皮当归甘草枳实水二钟,姜三片,煎之。其伏寒至夏,又感暴寒,变为暑病。
故经云∶呕多,虽有阳明证,不可攻,攻之为逆。大抵心腹胀满而短气者,邪在里而为实。
至于发热面赤,烦躁不安,揭去衣被,饮冷脉大,人皆不识,认作阳证,误投寒药,死者多矣。发汗,若下之,病仍在不去,烦躁者,茯苓四逆汤。
或温或攻,或清下焦,或利小便,随证施治,但不宜发汗耳。少阳阳明合病,下利,身热,胸胁满,干呕,往来寒热,脉长大而弦,弦而为负,负者死;长大不弦为顺,大承气汤下之。
见黄苔者,为热甚。本经汗后不解者,宜再服,量证轻重,用水二钟,姜三片,葱白二茎,槌法,加江西豆豉一撮煎之。
此与女劳复不相类。自气而之血,血而复之气者,大承气汤下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