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但以法救之」五字,当是「若小便不利」五字,方与上文小便数,及下文渴者之义相属。初持脉,来疾去迟,此出疾入迟,名曰:内虚外实也。
师曰:我前来不见此证,今乃变异,是名灾怪。形如醉人,亦风热攘乱于中,应有之证也。
此六脉者名曰残贼,残则明伤,贼则暗袭,脉中有此当属实邪,不论何部,但本脉中兼见此脉,辄防邪至也。 惟「脉沉弦」方与上文之义相属,始可与小柴胡汤,当改之。
利止应是「利不止」,亡血应是「亡阳」,当改之。 问曰:经说脉有三菽、六菽重者,可谓也?
心下痞,按之濡,濡字之上少一「不」字之类。此承上条互详其证,戒人临此阴阳混淆之病,慎勿妄治也。
诊脉时,有呻吟病苦之声,故曰:呻者病也。寒热之治法一误,虽死尚有征验,诚师曰:脉病人不病,名曰行尸,以无王气,卒眩仆,不识人者,短命则死。